女儿初熟

男同 av [念书札记]经方本草简读

发布日期:2025-03-30 05:58    点击次数:114

男同 av [念书札记]经方本草简读

1.艾叶《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疮,妇东谈主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东谈主有子。

《皇汉医学》:为温性管束性止血药男同 av,兼有结实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辛,温。温中祛寒,止血,止利。主亲信冷痛,泄泻转筋,下血,吐衄,月信不调,崩漏,带下,痈疡,疥癣。

2.巴豆

《神农本草经》:辛温有毒。主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藏六府,洞开顽固,利水谷谈,去恶肉,除鬼毒蛊注邪物,杀虫鱼。

《名医别录》:生温熟寒,有大毒。主治女子月闭,烂胎,金创脓血,不利丈夫阴,杀斑蝥毒。

《药征续编》:主治亲信胸膈之毒。故兼治亲信猝痛、胀满吐脓。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泻寒结积累,通官窍,逐痰,行水,杀虫。主治寒实结胸、中恶、客忤卒死、亲信胀满、大便欠亨、气急口噤、或急性胸腹胀满痛、血瘕、痰癖、泻痢等。

3.百合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邪气腹胀肉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根,曝干。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浮肿,腹胀,痞满,寒热,通身疾苦,及乳难喉痹肿,止涕泪。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润燥清虚热,微利二便。主治阳明里证的百合病。亦用于急慢性血虚内热者。近代因其具有润燥清热作用,多用于干咳,吐血,虚烦惊悸不寐。

4.柏子仁

《神农本草经》:柏实:甘平。主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东谈主润泽好意思色,耳目颖悟,不饥不老,轻身延年。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朦胧、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柏子仁与酸枣仁皆味甘性平,均有养快慰神之功,用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忘记等证,常相须为用。然柏子仁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而治肠燥便秘;酸枣仁安神作用较强,且味酸,管束止汗作用亦优,体虚自汗、冷汗较常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养血安神,滋养润肠。

主治惊悸,失眠,遗精,冷汗,月信不调,便秘。

5.半夏

《神农本草经》: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名医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主消亲信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痿黃,悦泽边幅。生令东谈主吐,熟令东谈主下。

《皇汉医学》:半夏者,因胃内有停水而上逆,发为恶心呕吐为目的而用之。若恶心呕吐已愈,则肉痛逆满,咳,悸,腹中雷鸣诸证,虽不治亦当然隐没也。本药以恶心或恶心呕吐为目的而诈欺之。 

《药征》:主治痰饮、呕吐也。旁治肉痛、逆满、咽中痛、咳悸、腹中雷鸣。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平。降逆性化饮祛痰药。温中化饮,降逆止呕,并疗寒热,咽痛。凡有停饮而呕,咳,悸,头晕,腹中雷鸣者,胃气颓唐,胃有停饮而呕者,均加半夏。

6.败酱草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名医别录》:味咸,微寒,无毒。主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皇汉医学》:本药为消炎,解凝,排脓性之利尿药,而带有驱瘀血作用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生肌。配伍苡仁祛湿排脓,再合附子有助排脓,祛湿作用。主治肠痈,痈脓,湿疹。

7.白蔹

《神农本草经》:苦平、微寒。主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赤子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苦,平。清热解毒敛疮,消痈散结止痛。多用于疮痈肿痛,瘰疬,或溃久不敛或水火烫伤。如痈疽发背初起或疮疡痈肿,以白蔹配赤小豆,共研细末,用鲜鸡卵白长入外涂;水火烫伤,亦可用白蔹末外敷或与地榆共研末外敷。

8.白蜜

《神农本草经》:石蜜,甘,平。主治亲信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

《名医别录》:石蜜,微温,无毒。主养本性,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澼,肌中疾苦,口疮,明耳目。

《皇汉医学》:本药为松懈黏滑药,其作用神似于甘草,所异处,甘草通用于表里表里各证,更不含滋养因素,蜂蜜专用于里证,有若干之滋养因素。

《药征》:主治结毒急痛,兼助诸药之毒。蜜同乌头用,则治寒疝腹痛;同甘草用,则治肉痛急迫;同大黄用,则治胸腹结痛;同甘遂用,则治水毒结痛;同半夏用,则治心怀硬满。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黏滑滋补性,松懈滋补补中,缓急止痛,解毒药。主润燥,缓痛,通大便。可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水火烫伤,伯仲皲裂。

9.白前

《名医别录》: 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微温。降气化痰,宽胸理气。主治咳喘,胸满闷。

10.白头翁

《神农本草经》:苦温无毒。主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累,瘿气,逐血止痛,疗金创。

《名医别录》:有毒。主治鼻衄。

《皇汉医学》:消炎性管束药,有作用于大肠之特能。

《胡希恕经方用药十讲》:苦,温。清热凉血行血。主治热利腹痛,鼻衄,脓血。于热毒凝滞大肠而见下重,腹痛,便脓血时用之,亦可捣根取汁涂肿痛,秃疮。

11.白薇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东谈主,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偶而。

《名医别录》:味咸,大寒,无毒。主治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凉血清热。主治血虚里热,烦乱,产后虚烦血厥,汗出虚烦不得眠,惊狂。

12.术

《神农本草经》:術,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

《名医别录》:術,味甘,无毒。主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啻,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补充:白术与苍术古时不分,统称为“术”,后世徐徐远离入药。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邀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多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故意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

《皇汉医学》:本药以尿利阻抑与胃内停水为主目的,躯壳疼烦为副目的。随胃内停水被闭幕,而枢纽内之水毒亦随之祛除,则躯壳疼烦不治而自治也。本药用于躯壳疼烦者,乃以由尿利阻抑,水毒久于枢纽内停蓄,则引致躯壳疼烦。

《药征》:主利水也。故能治小便自为、不利,旁治身烦疼、痰饮、失精、眩冒、下利、喜唾。

13.贝母

《神农本草经》:辛,平。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名医别录》:味苦,微寒,无毒。主治腹中踏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眼花、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川、浙二贝母之功基本酌量,但前者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后者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二者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皇汉医学》:为祛痰排脓药,主治胸膈郁结痰饮,与桔梗大同小异。

《药证》:主治胸膈郁结、痰饮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平。祛痰,利尿,清热。治肺痈,喉痹,小便不利。

14.鳖甲

《神农本草经》:咸平。主治亲信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温疟,血瘕,腰痛,赤子胁下坚。肉,味甘,治伤中,益气,补不足。

龟甲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同治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冷汗、遗精,以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退虚热。此外,龟甲兼有健骨、补血、养心等功效,常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信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忘记等证。鳖甲兼能软坚散结,常用于癥瘕积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平。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癥。主治亲信癥瘕,劳疟疟母,肝脾肿大。

15.侧柏叶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治吐血,衄血,利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东谈主耐风寒,去湿痹,止饥。

《皇汉医学》:为管束性止血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凉血,清热,止血。主治吐衄,血痢,崩中,咳嗽,风湿痹,皮肤疖疮,烫伤。

16.柴胡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亲信肠胃中结气、饮食积累、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踏实,胸中魔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皇汉医学》:主治胸协苦满,兼治寒热来去,腹中痛,胁下痞硬。

《药征》:主治胸协苦满也。旁治寒热来去、腹中痛、胁下痞硬。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清热疏气,推陈致新。

主治半表半里的寒热结气,胸胁苦满,寒热来去。多用于凡亲信胃肠中结气或积食,或脑、心、肺、胆、肝及生殖器、血管等部因水、热、食、血之毒而发炎或凝华等证。

17.赤石脂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黄疸、泄利、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

《名医别录》: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治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格式,益智,不饥,轻身,延年。

《皇汉医学》:有管束、止血、止泻作用。

《药征》: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脓血。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温,涩。理血,固脱,止利。主治虚寒下利,便脓血而腹痛者。

18.赤小豆

《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名医别录》:味甘,酸,平,温,无毒。主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呕吐,卒澼,下胀满。主治小便数,去烦热。

《皇汉医学》:赤小豆除其滋养性外,有消炎,利尿,缓下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下水利湿药。下水消肿,利小便,排脓血。适用于体表黄肿,痈肿,脓血,痔疮下血。

19.陈皮

《神农本草经》:辛温。主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口臭,下气通神。

《名医别录》:无毒。主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下停水,五淋,利小便,治脾不可消谷,气冲胸中,呕吐,霍乱,止泄,去寸白。

《皇汉医学》:主治呃逆,兼治胸痹停痰。镇咳、镇呕、镇痉、健胃,兼故意尿及解鱼蟹毒。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宽中下气,除满增饮食,止咳逆。

20.川芎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东谈主血闭,无子。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寒气,亲信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皇汉医学》:为温性结实药,有去贫血性瘀血之特能。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温性结实活血补血药。主治胸腹寒痛,寒痹筋挛,月信不调,经闭,头痛眩晕,产后腹痛,痈疽疮疡。

21.葱白

《神农本草经》:辛温。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可作汤,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边幅肿。

《名医别录》:平。主治寒伤,骨血痛,喉痹欠亨,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精,杀百药毒。

《皇汉医学》:为温性承诺药,兼杀虫杀菌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温中发汗解表。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边幅肿。

22.大豆黄卷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湿痹筋挛膝痛。

《名医别录》:五藏(一作'五藏不足’),胃气结积,益气,止毒(一作'止痛’)。去黑皯,润泽外相。

《食疗本草》:破妇东谈主恶血。

《本草概要》: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祛湿利枢纽。用于暑温,湿温,暑湿等湿温初起,干冷不化,发烧汗少,胸痞等症。

23.大黄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累,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av 动漫

《名医别录》:大黄 (将军)大寒,无毒。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亲信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皇汉医学》:为冷性泻下药,主通利结毒也,治胸满、腹满、腹痛,及便闭、小便不利,兼治发黄、瘀血、肿脓。

《药征》:主通利结毒也,故能治胸满、腹满、腹痛。及便闭、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肿脓。上历不雅此诸方。张仲景氏用大黄者,特以利毒辛勤。故各陪其主药,而不只用焉。合浓朴、枳实,则治胸腹满。合黄连,则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胶,则治水与血。合水蛭、虻虫、桃仁,则治瘀血。合黄柏、栀子,则治发黄。合甘草,则治急迫。合芒硝,则治坚块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攻下阳明里实热,破积滞,行瘀血,荡涤胃肠,推陈致新。主证阳明里实热谵语发狂,痢疾便秘,癥瘕积累,时行热疫,食积痞满,痈肿疮毒,吐衄,瘀停经闭,阳黄,热淋,烫火伤等。

24.大戟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累,中风,皮肤疾苦,呕吐。

《名医别录》:味甘,大寒,有小毒。主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药征》: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烦。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强有劲利水清热。主治里实热的胸腹水,腹满急痛,癥瘕,积累,皮肤疾苦。

25.大麦

《名医别录》: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微寒。和胃宽肠,益气生津,止渴,利水。主治腹胀,食滞泄泻,消渴,水胀。

26.大枣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亲信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算作重。和百药。

《皇汉医学》:主治挛引强急,兼治咳嗽、奔豚、狂躁、身疼、胁痛、腹中痛。大枣之主治挛引强急者虽同于芍药,但芍药安妥于肌肉拘挛而为凝结充实之触觉,而大枣则安妥于肌肉知觉过敏且牵引痛甚,故大枣兼故意水作用也。此是以有水毒而禁忌芍药时而反适用大枣也,即于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之驱水剂亦用之也。

《药征》:主治挛引强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狂躁、身疼、胁痛、腹中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安中健胃,生津血,益气,缓急迫。主治在太阴,而扶正驱邪,诈欺于各经证,且配伍泻下药能保护胃气。常用于诊治发烧,心动悸,脏躁,水肿,呕逆,奔豚。

27.代赭石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墮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东谈主小兒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皇汉医学》:管束、止血、补血。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降逆和胃收摄药。主治胃气上逆,下利,白带。

28.淡豆豉

《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狰狞,狂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冷疼。

《汉皇医学》:为消炎解热性之解毒药,有作用于脑及腹黑之特能。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解热,去烦满,护胃和中。主食毒郁结,烦满,懊悔。

29.当归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东谈主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

《名医别录》:味辛,大温,无毒。主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痓,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

《皇汉医学》:作用与川芎梗概无异,然结实作用则盛之。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温。温性补血、活血、润燥滑肠药。主治虚寒胃腹疾苦,痛经,月信不调,崩漏,癥瘕,积累,痿痹,痈疽疮疡,跌扑毁伤,虚寒性便秘。

30.冬瓜子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令东谈主悦泽,好格式,益气不饥。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烦满不乐,久服寒中。可作面脂,令悦泽。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脾内壅要药。

《皇汉医学》:为消炎性利尿药兼缓下药,而主治痈肿有特能焉。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建中益气,祛湿排脓。主治肠痈,肺痈,咳喘吐浊痰,皮肤暗斑。

31.冬葵子

《神农本草经》:甘寒。主治五藏六腑寒热羸瘦,破五淋,利小便。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妇东谈主乳难内闭。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寒。结实利尿通淋。主治淋证或有虚热者。

32.独活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风寒所击,金创,止痛,奔豚,痫痉,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

《名医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解表祛风湿。主治风湿痹痛。

33.阿胶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亲信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算作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可久立,养肝气。

《皇汉医学》:阿胶之止血作用限于因血液之凝固性空隙与血管壁弛纵致血液之渗入亢进而出血者可知。又本药为一种黏滑药,其松懈归属作用,缓解组织之紧缩,或归属沉迷面等。其滋补性能医组织之败兴,故由此等原因而发为疾苦、出血、排脓、尿量减少或频数、咳嗽等,亦为本药之主治。为黏滑性滋补性补血止血药,治因血液之凝固性空隙与血管壁驰纵致血液之渗入亢进而出血者。

《药征》:阿胶主治诸血证,故兼治心烦、不得眠者。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补血止血,生津清热。主治衄血,下血,咳血,吐血,月信不调,崩中,胎漏。

34.矾石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名医别录》:无毒。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皇汉医学》:矾石为明矾之别号,有管束、消炎、催吐、防腐等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酸寒。收涩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主治癫痫,黄疸,肝病,白带,阴蚀恶疮,疥廯,虫伤。

35.防风

《神农本草经》:甘温,无毒。主治大风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满身,骨节疾苦,烦满。

《皇汉医学》:防风之医治服从: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满身,骨节疾苦。烦满,胁风痛,算作挛急。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之滞气、经络中之留湿,主上部见血。防风治寂寥尽痛,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凡脊痛项强,不可总结,腰似折,项似拔者,当用防风。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伯仲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去结,去上部风病。东谈主躯壳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温。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止痒。主治风湿痹痛,头痛,痒疹。

36.防己

《神农本草经》:辛平。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名医别录》:味苦,温,无毒。主治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廯,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皇汉医学》:本药具有消炎缓下作用,兼利尿。

《药征》:主治水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平。利水逐饮清热。主治膈间支饮,肠间水气,喘满,癫痫。防己、川椒目故意肠间水气作用。

37.茯苓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险,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名医别录》:无毒。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漓,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其有根者,名茯神。

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玄色外表。性能同茯苓。功效利水消肿。诈欺长于行皮肤水湿,多治皮肤水肿。煎服15-30克。

茯神:为茯苓菌核中间带有松根的部分。性能同茯苓。功效宁快慰神,诈欺专治如坐针毡、惊悸、忘记等。用量同茯苓。

《皇汉医学》:治小便不利,或小便自为,心悸,胃内停水,肌肉痉挛。

《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也,旁治小便不利、头眩狂躁。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利饮祛湿,祛胃内停水,安神。主治心下悸动或结痛,小便不利,湿痹疾苦。茯苓与白术都是利饮祛湿药,但白术以治头晕眩及肌肤湿痹或肌肤动为特长;而茯苓以治心下悸动及安神定志为特长。

38.附子

《神农本草经》:辛温有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累,血瘕寒湿,痿痹拘挛,膝痛不可行走。

《名医别录》:味甘,大热,有大毒。主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亲信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打胎,为百药长。

《皇汉医学精华录》:治阴证,即弃旧容新机能之格外千里衰者。主逐水,故能治恶寒,躯壳算作及骨节疾苦,或千里重,或不仁,或厥冷,亦治腹痛、失精、下利。

《药征》:主逐水也,故能治恶寒,躯壳、算作及骨节疾苦,或千里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乌头旁生的块根(子根)。辛,温。祛阴凉,起千里衰,亢奋代谢功能。据六经配伍适证用药,而治腹黑腐臭,瘀血厥冷,下利体痛,疲困脱力,寒湿痹痛,历节痛,可用于一切阴证而腹壁手无绵力薄材,无热恶寒,伯仲厥冷,大便滑或溏,口中庸,脉微弱者。

39.甘草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

《名医别录》:无毒。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皇汉医学》:甘草主治急迫也,故治里急,急痛,挛急而兼治厥冷、狂躁、冲逆等诸般急迫之毒也。又云:仲景之用甘草也,其急迫若剧则用甘草亦多,不剧则少。凡秘结之证,倍加甘草而得屡效。

《药征》:主治急迫也,故治里急、急痛、挛急,而旁治厥冷、狂躁、冲逆等诸般迫急之毒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益气安中,缓急滋补,清热解毒。主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腹痛或筋肉急剧紧缩性疾苦过火他诸般急迫。本药亦可减缓或驻防毒药领受,故与毒药调剂时常配用甘草。

40.干姜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

《名医别录》:大热,有毒。消胸上淡冷,食不下,亲信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打胎。

《皇汉医学》:本药与附子俱为大热药,承诺弃旧容新之机能、闭幕水毒二者相当。然其异处在附子剂证有下利、厥冷等水毒下落之征,而少上迫之候;而本药证则水毒下落之征少,上迫而发呕吐、咳嗽、眩晕、狂躁等证者多。换言之,即附子治水毒下落为主,而治上迫为客也,本药治上迫为主,下落为客也,可知二药之别矣。

《药证》:主治结滞水毒也,旁治呕吐、嗽、下利、厥冷、狂躁、腹痛、胸痛、腰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干姜,辛,温。温中,温下祛寒,回阳救逆,和胃降逆止呕。主治胸满,咳喘不得卧,干呕,吐涎沫而不渴,风寒湿痹,算作厥冷,肠澼下利。主在太阴,常与附子同用,诊治脉微欲绝的心衰,病笃证。又常与黄芩,黄连,柏叶等合治上热下寒的阳明太阴合病,厥阴病。

41.甘李根白皮

《本草易读》:大寒,无毒。入足厥阴肝经。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止消渴而除烦逆,断痢疾而收。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清半表半里之热。善治奔豚气上冲。

42.干漆

《神农本草经》:辛温。主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

《名医别录》:有毒。主治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

《皇汉医学》:为闭幕衰落瘀血,施展杀虫杀菌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活血祛瘀,通脉杀虫。主治瘀血癥瘕,虫积腹痛,妇女经闭,色素千里着。

43.甘遂

《神农本草经》:苦寒有毒。主治大腹疝瘕,腹满,边幅浮肿,留饮 宿食,破癥坚积累,利水谷谈。

《名医别录》:味甘,大寒,有毒。主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皇汉医学》:甘遂、大戟、芫花、葶苈之医治服从:此四药者,为主治泻下胸廓之停水的峻药,但以甘遂为最有劲,大戟、芫花次之,葶苈更次之。故虽皆主治胸痛及咳嗽喘鸣,但其异处,前三者镇痛作用为主,喘咳作用为客;后者治喘咳作用为主,镇痛作用为客。

《药征》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烦、短气、小便难、心下满。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峻通利二便,利水清热。

0.5-6克。主治阳明里实,见胸腹胀满,水结或水与血互结者。无论煎服或散服,皆要配伍大枣,甘草,蜂蜜,缓其急,解其毒。

44.葛根

《神农本草经》:葛根一名鸡都根,味甘平,无毒,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治下利。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治消渴,伤寒壮热。

《药征》:葛根:主治项背强也,旁治喘而汗出。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解肌清热药。主治太阳表热,有治项背强几几,解痉的作用。

45.瓜蒂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治洪水,身面算作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食诸果不用,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名医别录》:有毒,去鼻中息肉,治黄胆,其花,主肉痛咳逆。

《皇汉医学》:瓜蒂,本药属于苦味催吐药,以其刺激黏膜之力弱,夺汲水分之性强,为催吐药之上乘。于胃肠有上逆之蠕动或有其机转为主要目的,其他诸症状为副目的而诈欺之为宜。

《药征》:主治胸中有毒,欲吐而不吐也。考征:瓜蒂散证曰: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又曰:心中满而烦,饥而不可食者,病在胸中。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味苦,寒。利湿清热,催吐。主治身重浮肿、黄疸、胸满温温欲吐者。用法及用量:入煎剂,每用2-10克。搐鼻:鼻吸入细粉适量。

46.瓜蒌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实,名黄瓜,治胸痹,悦泽东谈主面。

本品入药又有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之分。瓜蒌皮重在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则兼有瓜蒌皮、瓜蒌仁之功效。

《皇汉医学》:为冷性之消炎解凝药,主治心肺原因性喘咳胸痛,有殊效。

《药征》:主治胸痹也,旁治痰饮。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除痰清热,理气宽胸。主治胸痹,肉痛,短气,痰饮咳喘。

47.桂枝

《神农本草经》: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枢纽,补中益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肉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皇汉医学》:主治上冲也,兼治奔豚,头痛、发烧、恶风、汗出、身痛。有发汗、解热及止汗作用,兼有寂静、镇痉、镇痛作用,承诺、强心、结实作用,以及健胃、通经、利尿作用。

《药征》:主治冲逆也,旁治奔豚、头痛、发烧、恶风、汗出、身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温中健胃,长入营卫,解外,解热,降冲,治痹。主治表证寒热,上气咳逆,痹痛,眩晕,胸满,气上撞心,奔豚。

48.海藻

《神农本草经》:苦咸寒。主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险阻鸣,下十二水肿。

《名医别录》:味咸,无毒。疗皮间积累,暴癀(患时咽喉发生脓疱或痈),留气,热结,利小便。

《皇汉医学》:为解凝性利尿药。

《药征》:主治胸腹及脐下动剧者,故兼治惊狂、火逆、疟疾。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散结化痰,解凝性利尿药。主治水毒凝结,颈下硬核痛,痈肿,癥瘕积累,瘿瘤,疝气下坠,脚气,浮肿。

49.寒水石

《神农本草经》:凝水石,辛寒。主治身热,腹中积累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

《名医别录》:凝水石,味甘,大寒,无毒。主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止渴,水肿,少腹痹。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寒。主清热泻火。其作用与石膏左近,,内服多与石膏相配,治热在气分壮热烦渴。外用消肿止痛,治丹毒,烫伤。

50. 诃子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一名诃黎勒。苦,酸,涩,温。涩肠止泻,敛肺利咽。常用于久泻,喘咳痰嗽,久咳失音者。利咽宜生用,涩肠止泻宜煨用。

51.红花

《神农本草经》:气息辛,温。无毒。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煮酒服。亦主盅毒。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活血祛瘀通经。主治瘀血作痛,经闭,癥瘕,产后恶露不行,痈肿,跌扑毁伤。

52.厚朴

《神农本草经》: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名医别录》:大温,无毒。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啻,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皇汉医学》:主治胸腹满也,兼治腹痛。治宿食不用、去结水、化水谷、止吐酸水,即治因食毒或食兼水毒之胸腹满。

《药征》:主治胸腹胀满也男同 av,旁治腹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温。温中化饮,理气消胀止咳。主一切寒湿或热结腹痛胀满(湿毒水毒而致之胸腹满),痰结气壅之咳喘。

53.滑石

《神农本草经》:甘寒。主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累寒热,益精气。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东谈主利中。

《皇汉医学》:本药黏滑性能松懈归属膀胱、尿谈、肠管之炎性粘膜面,故能利尿或止泻,且其寒性同期有益于消炎作用。简言之,本品为黏滑性消炎药,主治小便不利,兼治渴也。

《药征》:主治小便不利也,旁治烦渴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寒。松懈性清热利尿。通六腑九窍津液,利涩结,下垢腻,逐实热。主治小便黄赤,膀胱、尿谈炎,暑热,烦渴。

54.黄柏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名医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皇汉医学》:为消炎性管束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清热除烦,止利,祛黄药。主治清里热,清上热。配伍黄连,黄芩,大黄,用于阳明里热证,显现其清热除烦,止利,祛黄作用。配伍干姜、附子用于厥阴证,显现其清上热,止利作用。

55.黄连

《神农本草经》:苦。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东谈主阴中肿痛。久服令东谈主不忘。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皇汉医学》:主治心中烦悸(腹黑触诊有热、精神不安),兼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李东垣:凡眼爆发赤肿,不可忍者,宜黄连、当归;宿食不用,心下痞满者,宜黄连、枳实。

《药征》:主治心中烦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以清热除烦,止利,治吐衄,皮肤肿疡为特能。

56.黄芪

《神农本草经》: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赤子百病。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妇东谈主子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气,利阴气。

《皇汉医学》:主治躯壳苍老,皮肤养分不良而水毒停滞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内之一种结实性止汗利尿药。

《药征》:黄芪主治肌表之水也,故能治黄汗,冷汗,皮水,兼治躯壳肿或不仁。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微温。益卫,固表,解表,生肌,利湿。主治汗出恶风较着,久病表不明,及在表的水肿,枢纽疾苦,皮肤黄染,黄肿,痈疽,疮口不收。用于表虚,勿用于表实。

57.黄芩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赤子腹痛。其子,主肠澼脓血。

《皇汉医学》:主治心下痞,兼治胸胁满,呕吐,下利。黄连、黄芩:皆诊治“充血或炎性机转”诸证,如心下痞、腹痛、吐利、出血等。

《药征》:主治心下痞也。旁治胸胁满、呕吐、下利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清热除烦。主治狂躁,出血,痞满,下利,呕逆。

58.鸡子黄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养血,清热,除烦,安神。主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利,胎漏下血,烫伤,热疮,湿疹,赤子消化不良。

59.桔梗

《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生川谷。治胸胁疼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险悸气。     

《名医别录》: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炎风痹,温中,消谷,治喉咽痛,下蛊毒。

《药征》:桔梗:主治浊唾肿脓也,旁治咽喉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辛,微温。排脓,利咽,宽胸。治胸痛如刺,浊唾,脓血痰,或咽中肿痛。

60.川椒目

《皇汉医学》:本药为温性刺激的利尿药,主治腹水有特能。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花椒的种子。苦,平祛饮逐水,下气定喘。主治胸腹水,咳喘。    

61.粳米

《名医别录》: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皇汉医学》:滋养结实,松懈归属,清凉止渴。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安中补胃,益气生津,甘温除热结实药。主治热病口干咽燥,泻痢,呕吐,诸虚百损,施用大凉药时合用之防泻剂。

62.酒

《名医别录》: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糟塌气。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甘,辛,大热,有毒。温通行药。主宣达药力,佐制药性,温通血脉。

63.菊花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算作。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清上热。主治口干,目赤肿痛,眩晕上热。

64.苦酒(醋)

《名医别录》:味酸,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酸。酸敛清热。主治咽痛,黄汗,皮肤痈肿。

65.苦参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治亲信结气,疝瘕积累,黄疸,溺过剩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名医别录》:无毒。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黃赤,治恶疮,下部匿,平胃气,令东谈主嗜食,轻身。

《皇汉医学》:为有劲之解热药,兼有杀虫杀菌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清热,燥湿,解毒。主治痈肿,黄疸,狐惑,阴蚀,皮肤疮疡。

66.款冬花

《神农本草本经》:辛温。主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名医别录》: 味甘,无毒。主消渴,喘气呼吸。

《皇汉医学》:辛温,泻热润肺,消痰除烦,定惊明目。治咳逆上气、气喘喉痹,肺痿、肺痈、咳吐脓血,为治嗽之要药。为温性镇咳祛痰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润肺消痰,止咳定喘。主治里饮及外邪里饮咳喘。紫菀和款冬花都是温性止咳化痰药,一般共同使用,但也略有不同,凡吐脓血,失音者,及风寒水气盛者,多无谓款冬花,但用紫菀,款冬花则每同湿剂补剂用者为多。汤本求真谓两药为温性之镇咳祛痰药,紫菀尚有和血作用。

67.连翘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寒热鼠漏,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皇汉医学》:本药为解凝消炎性利尿药,偶而得为镇吐药者,抑亦可谓具消炎利尿之作用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清热,祛湿,退黄。主治寒热,消疮痈肿毒,除狂躁,祛湿,黄疸。

68.龙骨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亲信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赤子热气惊痫。齿,主治赤子大东谈主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可喘气,诸痉。杀精物。

《名医别录》:龙骨:微寒,无毒。主治亲信烦满,算作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气,腸痈内疽阴蚀,止汗,小便利,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龙齿:主治赤子五惊,十二痫,身热不可近东谈主,大东谈主骨间寒热,又杀蠱毒。角,主治惊痫瘛瘲,身热如火,腹中坚及热泄。

《皇汉医学》:龙骨为管束药,诊治脐下悸动,兼治烦惊、失精、崩带、吐衄、脱肛、汗出等衰脱之征候。

《药征》:龙骨主治脐下之动,兼治烦惊、失精。本药为管束药,其主目的为衰脱之证候与脐下之动;副目的为烦惊、失精。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结实性管束药。镇惊安神,管束固脱(敛汗固精,止血涩肠)。诊治烦惊,不眠,多梦等心神症,尤有治胸腹动悸的特能,另有生肌敛疮,管束浮越之气的作用。

平凡用于诊治惊痫癫狂,怔忡忘记,自汗,冷汗,遗精崩漏,吐血便血,泻利脱肛,疮溃不敛。

69.露蜂房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

《名医别录》:味咸,有毒。主治蜂毒,毒肿。一名百穿,一名蜂,又合乱发、蛇皮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皆瘥。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解毒散结,清热。主治惊痫,癥瘕,风痹,瘙痒,乳痈,疔毒。

70.乱发(血余炭)

《神农本草经》:苦温。主治五癃关格欠亨,利小便水谈,疗赤子痫,大东谈主痓,仍自还神化。

《名医别录》:微温。主治咳嗽,五淋,大小便欠亨,赤子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己。

《皇汉医学》:即血余炭,为清凉性止血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温。养血润燥,通利二便,通淋,消瘀,祛黄,止血。主治淋证,吐衄,崩漏。6-10克。

71.麻黄

《神农本草经》: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累。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糟塌气,消赤黑斑毒。

《皇汉医学》:本药之服从不问外因或内因等,苟因表闭,即皮肤排泄机能阻抑所成之喘咳水气,即能见效也。凡皮肤与肺脏,俱为气体毒及水毒之排泄机关,无论何种疾病,若皮肤机能被阻抑,或被罢手时,则肺脏不得不代偿此机能,负气体及水毒之排泄郁勃。然此代偿作用自有司法,故其成果为肺部蓄积此等毒物,其证候发为呼吸艰辛及喘咳,于此时能用此药,则其峻烈之发表作用负气体及水毒自汗腺排出,则皮肤机能相沿而肺脏之代偿作用之任务破除,则喘咳水气而自祛除矣。故麻黄者,因表闭,即皮肤排泄阻抑或罢手,发为喘咳水气为主目的,其他症状为副目的而用之。相干词本药有用于无喘咳水气之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疾苦者,又何也?盖因此时之气体及水毒,如其情形不过不迫于呼吸器而有侵入头部,或腰部,或枢纽等之别离也。假令虽不闻喘咳水气之音响,然听诊胸部为干性啰音,则即为麻黄证而无误,何也?是不过为喘咳水气之隐微或潜藏者耳。

《药征》:主治喘咳、水气也。旁治恶风、恶寒、无汗、身疼、骨节痛、寂寥黄肿。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温。发汗解表,祛湿化饮。主治伤寒。发汗,解表,祛湿,祛黄。

72.麻子仁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补中益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长发。可为沐药。

《皇汉医学》:本药中含有植物性脂肪油,故即兼有黏滑性缓下药,有缓弱消炎作用。润五脏,治风热结燥及热淋。缓脾,润燥,治阳明胃热,汗多而便难。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润燥缓下。主治里津血虚的大便欠亨,皮肤疮痍。

73.麦门冬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亲信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身重目黃,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东谈主肥健,好意思格式,有子。

《皇汉医学》:本药为黏滑性消炎药,且为镇咳、强心、结实、利尿药。麦冬之治虚热,以镇咳作用为主,止渴作用为客。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清凉性滋补药。养胃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主烦渴,口干燥渴,虚劳热咳。本药黏滑,泄而不收,寒多者禁服。

74.芒硝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畜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名医别录》:味辛、苦,大寒。主治五脏积累,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淡实结搏,通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

《皇汉医学》:芒硝。本药与石膏并称大寒药,且泻下作用有劲,故能适用于里证而阳实者,其他悉当禁用也。主软坚,治心下痞坚、心下石硬、小腹急结、结胸、燥屎、大便难,兼治宿食、腹满、小腹肿痞等诸般高深之毒。用于便秘,用量少不易泻下。用于尿结石,胆结石,气管炎痰液少,心肾水肿。

《药征》:主软坚也。故能治心下痞坚、心下石硬、小腹急结、结胸、燥屎大便硬。而旁治宿食腹满、小腹肿痞之等诸般高深之毒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味苦,寒。清热软坚散结药。主治胸腹痞硬满、阳明里实热结、癥瘕积累、疮疡。用法及用量:入煎剂(冲服),每用2-15克。入丸散适量。外用:适量。

75.虻虫

《神农本草经》:蜚虻:苦微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癖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名医别录》:有毒。主女子月水欠亨,积累,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

《皇汉医学》:作用同水蛭,逐瘀血,破血积、坚痞、癥瘕,通利血脉及九窍。

《药征》:主治瘀血,少腹硬满,兼治发狂,瘀热、喜忘,及妇东谈主经水不利。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微寒。逐瘀,破积,通经。主治癥瘕积累,少腹硬满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1-3克入煎剂。0.3-0.6研末。

76.牡丹皮

《神农本草经》:辛寒。主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名医别录》:味苦,微寒,无毒。主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癲疾。

《皇汉医学》:本药之作用神似桃仁,所异者,彼以驱瘀血、镇痛、缓下作用为优,此则以消炎、止血作用为优。临床配伍:丹皮佐地黄而治烦热,并可和血。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寒。凉血,活血,清热。主治阳明里热,半表半里热之瘀血证,中风,瘛瘲,癥坚,经闭,肿痈,跌打毁伤。

77.牡蛎

《神农本草经》:咸,平。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除留热在枢纽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肉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皇汉医学》:主治胸腹之动,兼治惊狂、狂躁。当用牡蛎之病者,由于先天的或误治等之躯壳苍老、腹部惊骇而未陷于阴证者,用本药以此体质与胸腹动为主目的,惊狂、狂躁、幻觉、不眠等之神经症状为副目的而用之可也。本药之作用,大有一样于茯苓,然其间亦自有远离,即茯苓之悸虽应于手而小,而本药之动大也;茯苓有肌肉痉挛,本药无此证也;茯苓无渴证,本药有此证也;又本药之作用疑似于黄连,然黄连用于实证,本药虚证也;黄连有热伏,有脑充血征之顺眼潮红,本药则否则。

《药征》:主治胸腹之动,兼治惊狂、狂躁。牡蛎、黄连、龙骨同为治狂躁之药,而各有所主治也。膻中者,黄连所主治也;脐下者,龙骨所主治也;而部位不定,胸腹狂躁者,牡蛎之所主治也。本药以胸腹之动为主目的,惊狂狂躁为副目的。血液围聚于体之里面,不循于体表,故成惊狂及狂躁,或寒多而烦,未致惊躁,当用本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平。管束结实药。善软坚化痰散结,兼有收涩寂静作用。安神补虚,敛汗固脱,涩肠止泻,清热镇气,止嗽涩精。可治伤寒寒热,温疟,惊恚怒气,惊狂,狂躁,失眠,鼠瘘,带下,冷汗,咳嗽,遗精,口渴,胸腹动者。

78.蒲黄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亲信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活血祛瘀,止血,通淋。

主治小便不利,淋漓,吐衄,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6-10克。

79.蛴螬

《神农本草经》:咸微温。主治恶血血瘀,痹,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名医别录》:微寒,有毒。主治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结,金疮内塞,产后中寒,下乳汁。

《皇汉医学》:为祛瘀血药,与水蛭、虻虫大同小异。本药驱干血,去胁下坚满,与水蛭、虻虫作用同。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微温。祛瘀,散结,消癥。主治折损瘀痛,痛风,破感冒,喉痹,目翳,丹毒,痈疽,痔漏。3-6克。

80.铅丹

《神农本草经》:辛微寒。主治咳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名医别录》:止小便利,除毒热脐挛,金疮溢血。

《皇汉医学》:不过为铅之化合物,故有管束、寂静、镇痉、杀虫、杀菌作用也明矣。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微寒。寂静安神,解热。主治热性惊痫,癫狂,外治金疮,疔毒。本药有毒,内服者少,0.3-0.6克。

81.蜣螂

《神农本草经》:咸寒。主治赤子惊痫瘈疭,腹胀寒热,大东谈主癫疾狂易。火熬之良。

《名医别录》:有毒。主治伯仲端寒,肢满奔豚。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寒。祛瘀破积累,清里热,攻毒。主治惊痫,癫狂,疟疾,癥瘕,噎膈,反胃,腹胀便结,淋病,疳积,血痢,痔漏,疔肿,恶疮。1-3克入煎剂。

82.秦皮

《神农本草经》:酸。主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须眉少精,婦东谈主带下,赤子痫,身热,可作洗目汤。

《皇汉医学》:能治目疾(洗目赤,退翳膜),惊痫,下利、崩带,涩补下焦。本药为消炎性管束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微寒。清热消炎,管束止利。

管束津液,止下利崩带,治目疾。适用于肠炎下利或目赤肿痛炎症。本药收涩力强,消炎力弱,常与白头翁相辅,治津损之热利。

83.瞿麦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关格诸癃结,小便欠亨,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名医别录》:味辛、无毒。主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利尿通淋,破血通经。主治小便淋漓欠亨,瘀血水结。

84.东谈主尿(童便)

《名医别录》:东谈主溺:治寒热,头疼,温气,童男者尤良。

《皇汉医学》:引《餐英馆诊治杂话》“用东谈主尿镇坠下行之品,引肾中欲高涨之阳气归元”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凉。清热活血,止血,强心。主治劳伤咳嗽,吐血,衄血,产后血瘀,眩晕,跌打毁伤,血瘀作痛。50-100ml。

85.东谈主参

《神农本草经》: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快活益智。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肠胃中冷,亲信饱读痛,胸胁逆满,霍乱呕吐,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东谈主不忘。

《皇汉医学》:诊治胃腐臭痞硬,奋斗弃旧容新机能之衰减,发达为食欲颓唐、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下利等症状。

辨别:心下痞、心下痞硬。

心下痞硬:痞者,胸塞之意,硬者,坚固之意,故心下痞者,即自他觉的胃部停滞膨满之意,而心下痞硬者,即于此膨满部触之抵触之意。然东谈主参主治心下痞硬与大柴胡汤等之实证全异,属于虚证也。故不着实证之坚忍,恰如抚薄板,止于凝结物之进程辛勤。

东谈主参以治胃腐臭痞硬,由于弃旧容新机能之减退为主目的,与续发之食欲颓唐、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下利等之症状为副目的而用之。反之,则必无益而无效也。故假令虽有胃腐臭之证,然无心下痞硬者,则不宜用本药。虽有心下痞硬,若非此机能减衰之候,亦不宜用本药也。举例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虽屡呈胃腐臭,胃内停水,然心下不痞硬,故无谓本药。大柴胡汤证虽有心下痞硬,然此痞硬系实证,且是证之总因为弃旧容新机能之亢进,故亦无谓本药也。又附子之证为此机能格外减衰,故颇一样于本药证,但无心下痞硬,故远离之不难。由此不雅之,东谈主参者,为振起回复弃旧容新机能之衰减,但不如附子之作用猛剧,故此药虽用于机能亢进之阳证,亦故意而无害也。此少阳之原方小柴胡汤中是以亦用本药也。

《药征》:主治心下痞坚、痞硬、支结也,旁治不食、呕吐、喜唾、肉痛、腹痛、烦悸。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野生者名山参,晒干称生晒山参,栽植者称园参,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园参经蒸制后的干燥品称红参。甘,微寒。补中益气,健胃生津血止渴,结实机能。

主治在太阴而见心下痞满,兼呕吐不食,肉痛腹胀,烦悸诸血,下利及因胃苍老而致的一切虚证。亦主治少阳病,如小柴胡汤证。适证配伍兼治并吞证,如太阳太阴合病的桂枝东谈主参汤证,太阳少阳合病的柴胡桂枝汤证,厥阴病的半夏泻心汤证,乌梅丸证。

86.戎盐

《神农本草经》:苦,咸,寒。主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吐下蛊毒,柔肌肤。大盐,令东谈主吐。戎盐,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蛊毒。

《名医别录》:味咸,寒,无毒。主亲信痛,溺血,吐血,齿舌血出。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寒。利小便,解热,壮筋骨。内服利尿清热,外用明目,坚筋骨,除亲信痛。

87.桑白皮

《神农本草本经》:甘寒。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除寒热,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累腹痛,阴阳寒热,无子。

《名医别录》:无毒。主去肺中水气,止唾血,热渴,水肿,腹满,䐜胀,利水谈,去寸白,不错缝金创。

《皇汉医学》:泻肺火,利二便,散瘀血,下气,行水,清痰,止嗽。治肺热喘满,唾血热渴,水肿䐜胀。由是不雅之,桑白皮为消炎性利尿兼缓下药,偶而可作镇咳药,亦可谓具消炎利尿之作用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 甘,寒。清热化痰利水。主治咳喘浮肿。烧灰止血,可治崩中脉绝。

88.山药

《神农本草经》:薯蕷,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名医别录》:平,无毒。主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

《皇汉医学》:为滋养结实性的止泻药,固胃肠。补脾肺之不足,清其虚热,固肠胃,润外相,化痰涎,止泻痢,益肾,强阴,治虚损劳伤,又能益心气,治遗精善忘。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温。为补中益胃之常品。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又能固精止带。关于虚羸少气,泄泻,咳嗽,遗精,带下,消渴均可配伍使用。

89.山萸肉

《神农本草经》: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名医别录》: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脑民俗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

《皇汉医学》:气息酸平,无毒。主治: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不利,久服明目强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味酸,平。管束固脱结实药。补敛并具,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昏脑胀、耳鸣耳聋、阳痿,以及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信过多、虚汗不啻、崩漏等虚劳之证。入煎剂,每用10-15克;急救固脱20-30克。

90.商陆

《神农本草经》:辛平。主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杀鬼精物。

《名医别录》:味酸,有毒。主治胸中魔气,水肿,痿痹,腹满洪直,疏五脏,散水气。

《皇汉医学》:疗水肿,腹满洪肿,疏五脏,散水气,通大小肠,泻蛊毒。本药为兼有峻下作用之利尿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商陆,味辛,平。利水消坚通塞药。主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入煎剂每用5-10克;或入丸散剂;外用:捣敷适量。

91.芍药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名医别录》: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皇汉医学》:主治踏实而拘挛,兼治腹痛、头痛、躯壳不仁、腹满、咳逆、下利、脓肿。芍药是一种管束药,如欲发汗、泻下、利尿、祛痰诸作用,以无谓此药为宜。

《药征》:主治踏实而拘挛也。旁治腹痛头痛、躯壳不仁、疾苦、腹满、咳逆、下利、肿脓。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养血,活血,清热凉血,缓挛急。主治腹满痛,癥瘕积累,筋肌拘挛。

92.蛇床子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妇东谈主阴中肿痛,须眉阴漏,湿痒,除痹气,利枢纽,癫痫恶疮。

《名医别录》:味辛、甘,无毒。主温中下气,令妇东谈主子脏热,须眉阴强。

《皇汉医学》:东洞云:治下白物而阴中痒,或有小疮者。蛇床子之医治服从:本药为温性的管束的消炎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燥湿杀虫,温子脏,逐寒湿,疗阴中肿痛。主治阳虚阳痿,皮肤或阴中湿痒。

 93.射干

《神农本草经》:射干,一名乌扇,一名乌蒲。味苦,平。主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音问,散结气,腹中魔逆,食饮大热。

《名医别录》:微温,有毒。主治老血在心肝脾间,咳唾,谈话气臭,散胸中气。

《皇汉医学》:有劲之消炎解凝药,有祛瘀血及缓下作用。

《本草备要》:为治喉痹、咽痛之要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十讲》:苦,平。泻热清咽化痰。善利咽解毒,散结消痰,降火止痛,为疗咽痛之要药,散结气之良品。主治太阳阳明合病的咳逆上气,咽痛喉痹,亦援手诊治癥瘕疟母。

94.神曲

《药性论》:化水谷宿食,重要积滞,健脾暖胃。

《汤液本草》:疗脏腑中民俗,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重要及补虚,去寒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能治赤子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胎动不安,或腰痛抢心,下血不啻。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温。消导,健胃,祛湿。主治霍乱,胀满,呕吐,泻痢,伤食积滞。消食和胃炒用,入丸剂生用。

95.生地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累,除痹。

《名医别录》:大寒。主治妇东谈主崩中血不啻,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

《皇汉医学》:本药有止血,利尿,结实,强心,解热,镇咳,寂静,镇痛等作用,用之临床,当以血脱,血虚,即贫血苍老与脐下不仁为主目的,烦热过火他症状为副目的。

《药征》:主治血证及水证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寒。养血、活血、清热止血。

主治阳明里热,或半表半里热,消渴,吐衄,下血,血崩,月信不调,胎动不安,癫狂,血痹,虚劳。

96.生姜

《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

《皇汉医学》:主治由水毒上逆而咳嗽、呃逆、恶心、呕吐等证,水毒以之下落,故故意尿作用,消胃内停水,使食欲增多,故有健胃作用。

《药征》:主治呕,故兼治干呕、噫、哕逆。

《胡希恕经方精义笔录》:辛温,有温胃、散寒、止呕、承诺胃神经之功,又有发汗、行水、解毒之效;主呕吐、咳逆、泄泻、血行阻抑等证。临床诈欺半夏时常伍生姜,因生姜既解其毒又校其味,为温胃、下气(降逆)止呕、消痞的灵验药物。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温中化饮,健胃解表,降逆止呕。主治呕吐,逐风湿痹,胃腹满痛,胸满寒热,咳逆上气,肠澼下利。

 97.升麻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邪蛊毒。

《名医别录》:味苦,微寒,无毒。主解毒进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皇汉医学》:主治上冲也,兼治奔豚,头痛、发烧、恶风、汗出、身痛。有发汗、解热及止汗作用,兼有寂静、镇痉、镇痛作用,承诺、强心、结实作用,以及健胃、通经、利尿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十讲》:甘,辛。解毒解热。主解百毒,辟疫疠,瘴邪,风肿诸毒,头痛寒热,治咽喉要药。胡老强调,升麻是解毒的,杀菌解毒。

98.生梓白皮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治热,去三虫。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目中患。生河内。又,皮,主呕吐胃反,去三虫,赤子热疮,身头热烦,蚀疮。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善清热除湿,解毒止痒。主驱虫,解毒,目疾,呕吐,一切疮疥,皮肤瘙痒;若见时病发烧,干冷黄疸亦可诈欺。

99.石膏

《神农本草经》: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名医别录》:味甘,大寒,无毒。主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鬲热,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气,咽热,亦可作浴汤。

《皇汉医学》:主治口苦干燥,尿色赤浊,兼治烦渴。

《药征》:主治烦渴也,旁治谵语、狂躁、身热。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微寒。寒性解热,解凝。善清里热,镇潜上逆。主除热狂躁,谵妄,牙痛,咽痛,里热呕逆,胃实腹坚之疾苦及短长干燥。

100.石韦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劳热邪气,五癃闭欠亨,利小便水

谈。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利水清热。长于利水通淋常用于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肺热咳嗽。

101.鼠妇

《神农本草经》:酸温。主治气癃不得小便,妇东谈主月闭血瘕,痫痓寒热,利水谈。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酸,温。祛瘀利水,软坚消癥。主治经闭,癥瘕,小便不利,口齿疾苦,鹅口诸疮,久疟疟母。3-6克。

102.蜀椒

《神农本草经》:辛温。主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名医别录》:大热,有毒。主除五藏六府阴寒,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亲信留饮、宿食,止肠澼、下利,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黃疸,鬼疰,蛊毒,杀虫、鱼毒。

《皇汉医学》:为温性刺激的杀虫杀菌药,兼有健胃祛风,解凝利尿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温中祛寒,发汗解表。花椒的果皮。主治虚寒腹痛。

103.蜀漆

《神农本草经》:辛平有毒。主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癥坚痞结,结聚邪气,蛊毒鬼注。

《名医别录》:微温,有毒。疗胸中魔结气,吐出之。

《皇汉医学》:蜀漆散治寒热发作偶而,脐下有动者。

《药征》:主治胸腹及脐下动剧者,故兼治惊狂,火逆,疟疾。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平。祛饮逐痰,安神,截疟。6—10克。主治寒热疟,咳喘,惊狂,胸腹及脐下悸动。

104.水蛭

《神农本草经》: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累,无子,利水谈。

《名医别录》:苦,微寒,有毒。主墮胎,一名至掌。

《皇汉医学》:治女子月闭、无子,逐恶血、瘀血,破血癥、积累,利水谈,熔解凝血。

《药征》:主治血证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平。祛瘀活血通经。主治蓄血,癥瘕积累,经闭,心脑血管病,干血成痨,跌扑毁伤,目赤痛,云翳。6-10克入煎剂。1-3克入丸散。

105.蒴藋细叶(Shuò Diào)

《神农本草经》:称陆英,苦寒。主治骨间诸痹,算作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名医别录》:味酸,温,有毒。主治风瘙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活血祛瘀,行气,清上热。主治风湿疾苦,跌打毁伤,骨折,水肿,风疹瘙痒,丹毒,疮肿。

106.苏叶

《神农本草经》:苏叶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主邪毒,辟恶气。

《名医别录》: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皇汉医学》:有亢奋性发汗,镇咳,健胃,利尿药,兼有寂静,镇痛,解毒(鱼虾毒)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微温。解表,降气化饮。主治表证寒热,咳逆,胸胁胀满。苏梗、苏子皆辛温,苏叶长于解表,苏梗善理气安胎,苏子主以温中降气化痰。

107.酸枣仁

《神农本草经》:味酸,平。主亲信寒热,邪结气聚,算作酸疼,痹。

《名医别录》:主治烦心不得眠,脐险阻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东谈主肥健。

《皇汉医学》:本药为管束性神经结实药,故不问为不眠,或多眠,或其他,苟神经症而属于虚证宜管束者,悉皆主之。

《药征》:主治胸膈狂躁不得眠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酸,平。养血安神敛汗。主治血虚不眠,自汗,冷汗,惊悸不安。酸枣仁适用于血虚不眠者,干冷寒饮者用之效欠安。

108.天花粉

《神农本草经》:名地楼。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名医别录》:泽姑,黄瓜,治热狂时疾,通小肠,消肿毒,乳痈发背,痔瘘疮疖,排脓生肌,消补损淤血。

《皇汉医学》:本药因虚热,脏器组织败兴之成果,而于外在发隐微强直性痉挛,于里现口燥、口渴过火他之症状。本药主治虚热止渴镇咳作用类乎麦冬,然麦冬之治虚热,以镇咳作用为主,止渴作用为客,本药之治虚热,以止渴作用为主,以镇咳作用为客。又本药之治虚热止渴作用一样于地黄,然地黄之治烦热,以治血作用为主,而以止渴作用为客,本药但治虚热而不可治烦热,又不可治血证,而止渴作用为强。是以本药少与石膏为伍,而多与麦冬、地黄合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味苦,寒。滋补结实药。生津止渴,缓强直痉挛,润燥下火。镇咳。适用于组织败兴,躯壳强直性痉挛,口燥渴(虚热)。本药热者可清,亏者可补,故大凡热病,邪热盛而津已伤者最宜。

109.天门冬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诸摇风湿偏痹,强骨随,杀三虫,去伏尸。

《名医别录》:味甘,大寒,无毒。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清凉性滋养药。清虚热,润燥痰,生津止渴,滑肠。主摇风湿痹,虚热,口干舌燥,咯痰难出,大便难。适用于咳逆,消渴,咳血。

110.天雄

《神农本草经》:辛温。主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累,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健行。

《名医别录》:味甘,大温,有大毒。主治头面风去来疾苦,亲信结积枢纽重不可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东谈主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

《皇汉医学》:东洞云:治失精,脐下有动,上冲恶寒,小便不利者,又失精家小便不利,脐下有动,或恶寒,或冲逆者主之。

《类聚方广义》:治老东谈主腰冷,小便频数,或遗溺,小腹有动者。阴痿病,脐下有动,或小便兼白浊者。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种附子生出或变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辛,温。3-6克。功用大略同附子,逐风寒湿,温经通络。主治风寒湿痹,寒凝气滞。

111.葶苈子

《神农本草经》:辛寒。主治癥瘕积累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谈。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边幅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

《皇汉医学》:为有缓下作用之利尿药。

《药征》: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痈、结胸。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寒。逐痰利饮,清热消积。主治结巴上气,水饮咳喘,躯壳边幅肿胀。

112.桃仁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瘕症,通月水,止痛。

《皇汉医学》:本药为消炎性驱瘀血的解凝药,兼有镇咳,镇痛,缓下,杀虫,杀菌作用。

《药征》:主治瘀血,少腹满痛,故兼治肠痈,及妇东谈主经水不利。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桃仁,苦,平。活血化瘀,润燥滑肠。主治热病蓄血,经闭,腹痛,癥瘕,瘀血肿痛,跌打毁伤,血燥便秘。

113.通草

《神农本草经》: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枢纽,令东谈主不忘。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用,及金疮,恶疮,鼠漏,踒折,齆鼻,息肉,墮胎,去三虫。

《皇汉医学》:本药为消炎性利尿药,兼有镇痛、排脓、通经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平。利湿通络。主通利血脉,利枢纽,并治痈疽,恶疮。

114.土瓜根

《神农本草经》: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

《名医别录》:王瓜。味苦,寒,无毒。治诸邪气,热结,鼠漏,散痈肿留血,妇东谈主带下欠亨,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算作骨节中水,治马骨刺东谈主疮。

《皇汉医学》:本药为驱瘀血的利尿药,兼有消炎排脓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祛瘀清热,散结消痈。主治消渴,内痹,瘀血,妇东谈主带下,月闭,男性阴囊肿大。

115.王不留行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

《名医别录》:味甘,平,无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漏乳,妇东谈主难产。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活血止血,通经消肿。主治血瘀经闭,难产,产后乳汁不下,血淋,痈肿,金疮出血。

116.苇茎

《名医别录》:主消渴客热。

《皇汉医学》:治肺痈吐脓血臭痰,兼有微热,胸中甲错者。为消炎性排脓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寒。清热排脓,养胃生津除烦。常与苡仁,桃仁,冬瓜仁,桔梗配伍诊治多样化脓,炎症。

117.文蛤

《神农本草经》:主治恶疮蚀,五痔。

《名医别录》:味咸,平,无毒。主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漏,大孔出血,崩中漏下。

《皇汉医学》:文蛤汤治狂躁而渴,恶寒咳喘急迫者。文蛤散治渴欲饮水不啻者。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清热,化痰,管束。主用于阳明里热咳逆,烦满胸痹,亦适用于恶疮,五痔,女子崩漏。外用敛疮:煅。

118.乌梅

《神农本草经》: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省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顽疾。

《名医别录》:无毒。止下痢,好唾,口干。

《皇汉医学》:本药为清凉性管束药兼有杀虫、杀菌、赘肉腐蚀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酸,平。敛津止渴固脱。主治久咳,泻痢,消渴。外用杀虫,腐赘肉,死肌。

119.乌头

《神农本草经》:辛温有毒。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累寒热。

《名医别录》:味甘,大热,有毒。消胸上淡冷,食不下,亲信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打胎。

《皇汉医学》:附子、乌头者,与双鸾菊同属,而主要因素为乌头碱之药物也。其作用依用量之若干,互助药之若何,而有各样之不同。然吾东谈主最多使用为一丝及中等量。此药物用于阴虚证即弃旧容新机能之格外千里衰者,能使之承诺,则以此机能衰千里之甚者为主要目的,以仲景论及诸说为副目的而用之可也。若更详论之,凡弃旧容新机能衰千里时,则体温之发生减少,故皮肤阴寒而恶寒粟起,至于呼吸及粪便等之排泄物亦带冷空气;又甚而腹黑腐臭,脉变轻细、千里弱、千里微、千里小、千里迟等;口唇、算作之目终端瘀血厥冷,且算作之神经因养分不良教悔而引起不一谈麻木或全麻木,知觉神进程停滞老废料之刺激而发非常嗅觉或疾苦;又肌肉亦为养分失调而驰纵。故在外在感算作疲困、脱力,腹壁手无绵力薄材,于里致大便失禁(完谷下利);又以判辨机转空隙而排泄物之臭气祛除,尿变恬澹、透明等,招来其他脏器组织机能之衰千里。此时若用乌头、附子,若期望不至于统统绝灭,则能承诺此等机能。非因此证而用之,则极无益矣。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野生为草乌,栽植品为川乌。3-9克。辛,温。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行经络之力甚捷。用于阴凉证之痹痛,积累,主治寒疝腹中痛,枢纽痛,心背剧痛,伯仲厥冷,自汗出,脉千里弦。

120.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须眉精。

《名医别录》:名会及,玄及。无毒,主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皇汉医学》:为管束性镇咳药,兼有治冒作用之温药。辨别:五味子治咳而冒者,泽泻治眩而冒者。

《药征》:主治咳而冒者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味酸、温。滋补、管束、祛痰。酸敛降逆、固精止汗。适用寒性咳嗽、咳逆而冒者。是祛水的镇咳药,具有管束作用。五味子酸敛力量大,干姜、细辛是辛温而走散太过。是以与五味子互助治咳再好不过。既能祛饮,又防辛散太过,饮去满自消。经方中五味子与泽泻主治证均有“冒”但两者安妥症不同,泽泻治浮肿而冒且眩,伴有小便不利;五味子治气逆头昏而冒,伴有汗出心慌失寐。

121.吴茱萸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名医别录》:大热,有小毒。主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用,中恶,亲信痛,逆气,利五脏。根白皮,殺蛲虫,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用,女子经产余血,疗白癣。

《皇汉医学》:气息辛温有毒,主治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本药之作用神似于蜀椒,然彼治水毒上攻之力威,而此药则利甚峻也。

《药证》:主治呕而胸满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温中祛寒,下气止痛,除湿血痹,杀虫,通枢纽。主治亲信诸冷绞痛,亦适用于太阳太阴合病及厥阴病。

122.细辛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名医别录》:无毒,主温中,下气,破痰,利水谈,开胸中,除喉痹,鼻风痫,癫疾,下乳结,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皇汉医学》:散水气,去内寒,主治宿饮停水也,故治水气在心下而咳满,或上逆,或胁痛者,又其咳者,上逆者,胸满者,胁痛者,心下坚大者,皆为宿饮停水在胸协心下所致也。

《药征》:主治宿饮、停水也。故治水气在心下而咳满、或上逆、或胁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温中化饮,祛湿通络。主治里虚寒饮,常用于太阴证,适证配伍亦可用于六经各证。咳逆上气,头痛,胁痛,风湿痹痛,逆满。

123.仙鹤草

《神农本草经》:原名叫“狼牙”,也叫牙子,主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至于为何叫狼牙,大要是“根黑若兽之牙”的起因,后世的《令嫒方》《肘后方》中使用的都是狼牙一名。仙鹤草一名见于图书则始见于清代的《伪药条辨》。本经原文:苦寒有毒。主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苦,寒。管束消炎。善治疮疡及杀虫,适用于外阴,阴谈溃烂者。

124.小麦

淮小麦是主产于江淮地区的小麦,浮小麦主若是产于朔方的小麦(干瘪的果实)。淮小麦主要入里,益气养心,除烦止渴里胜,脏躁、心烦不安、消渴之证用之较多。浮小麦的主要走表,主要除浮热止汗力比拟强,关于虚汗不尽者较多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凉。益胃养正,养血安神,除热止血。主治脏躁,咳喘,自汗,失眠。小麦在厚朴麻黄汤中起养分作用,养正补虚,以治咳喘;在甘麦大枣汤中补心血,补心气,以治脏躁。

125.薤白

《神农本草经》:辛,主治金创创败。

《名医别录》:味苦,无毒。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利病东谈主,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

《皇汉医学》:为温性解凝药,主治腹黑性喘气、腹黑神经痛,有殊效。

《药征》:主治心怀痛而喘气,咳唾也,兼治背痛,心中痞。本药为温性解凝药,主治腹黑性喘气,腹黑神经痛等,有特能。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散结化痰止痛,行气导滞。主治里虚寒饮,对寒邪痰浊停留胸中,阳气不得流畅的胸痹疾苦,痰饮胁痛等证有良效。亦兼治痢疾里急后重。“散结气,长于治胸痛。栝蒌实与薤白合起来能够散结气,止痛,又能开胸、下痰、下水。”

126.新绛(茜草)

《神农本草经》:茜草味辛,寒。蚀恶肉,败疮,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热气,善忘不乐。茜根味苦寒,主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名医别录》:茜根:无毒。主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盅毒。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茜草:吐衄下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毁伤,瘀滞肿痛,黄疸,咳喘。

127.杏仁

《神农本草经》:甘温。主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

《名医别录》:味苦,冷利,有毒。主治惊痫,心下烦热,民俗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皇汉医学》:本品为镇咳祛痰药,主治喘咳,兼治短气、结胸、肉痛及形骸浮肿。本药有缓下作用,则宜于实证,而不宜于虚证。杏仁无自力治水毒之能。水毒在表时,须藉麻黄之合力;在里时,须借茯苓、葶苈子、甘遂、巴豆之力,始有治咳喘或逐水作用,而以治喘作用为主,镇咳作用为客也。又本药有缓下作用,宜于实证不宜于虚证,为其含有脂肪油故也。又此药有镇痛作用,因有麻木知觉神经终端之性,又含有制腐制酵作用,故有治劣等动物性及细菌性疾病之可能。

《药征》:主治胸间停水也,故治咳喘,而旁治短气结胸、肉痛、形骸浮肿。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温。发表利水润下。主治咳逆上气,结胸,形骸浮肿,润肠通便。

128.雄黄

《神农本草经》:苦平。主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

《名医别录》:味甘,大温,有毒。主治疥虫,䘌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累,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东谈主面。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生用切忌火煅。苦,平,寒。燥湿解毒。主治恶疮肿毒,白血病;外用可杀虫利湿,止痛,治皮肤肿疡,痔瘘。内服入丸散0.3-1克。

129.旋覆花

《神农本草经》:咸温。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名医别录》:味甘,微温,冷利,有小毒。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民俗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䁾,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皇汉医学》:旋覆花为健胃利尿药,兼有治嗳气之特能。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温。温中化饮,降逆散结,健胃消胀满。主噫气呕吐,胃脘痞塞,咳逆。

130.羊肉

《名医别录》:味甘,大热,无毒。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阴寒,补中益气,省心止惊。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温。温中暖下,养血止痛,益气补虚。主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腹痛寒疝,反胃。

131.饴糖

《本草经疏》:饴糖,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

《名医别录》: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皇汉医学》: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消痰,润肺,止咳,健脾胃,补中。本药之作用神似甘草治急迫作用,甘草性平,通用于表里,阴阳,虚实各证;本药性大温,虽可用于阳虚证,然阳实、阴虚及寒实证不可用之,有适于里证而不适于表证。

《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东谈主腹中痛。大建中汤证曰险阻痛而不可触近。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软者称胶饴,硬者称饴糖。甘,温。滋养结实药。缓急迫,温中健胃,益气力,补虚冷,止腹鸣。适用于中虚有寒之腹中急痛,里急,肠鸣。胶饴与甘草性味相仿,甘草宜于阴阳表里虚实,胶饴专于里虚寒。

132.薏苡仁

《神农本草经》:甘微寒。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东谈主能食。

《皇汉医学》:本药治甲错,脓汁,脓血,白带,利尿,治疣赘发疹,镇痛,镇痉,消炎,解凝。汤本求真云:葛根汤加薏苡仁,治项背筋之痉挛(肩凝);葛根汤加薏苡仁、苍术治急慢性之枢纽痛;薏苡仁与桔梗配用于柴胡剂,诊治沉迷性支气管炎及肺坏疽;薏苡仁配用于大黄牡丹汤及大黄牡丹汤去芒硝,大黄牡丹汤去大黄、芒硝以医鱼鳞癣、阑尾炎及淋病;薏苡仁加于猪苓汤及猪苓汤加甘草、猪苓汤加大黄,治淋病;薏苡仁加于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过火类方桂枝茯苓丸及当归芍药散等,治白带;又单用或配用于诸方,治疣赘,悉收卓效。唯须良好者,薏苡仁之性寒,为利尿药,又为缓下药,则于如石膏剂证之组织败兴者,及属于下利阴证虚证者,宜禁忌之。

《药征》:主治浮肿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微寒。清热利湿,排脓,解凝,利小便。主治疮疡痈肿,利淋,风湿痹痛。

133.茵陈

《神农本草经》:苦。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通身发黃,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皇汉医学》:本药为消炎性利尿药,有治黄疸之特能。

《药征》:主治发黄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利湿清热祛黄。主治里实热黄疸,外邪里饮黄疸。

134.禹余粮

《神农本草经》:甘寒。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癥家大热。

《名医别录》:平,无毒。主治小腹痛结烦疼。

《皇汉医学》:有管束作用,治下利、血崩。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固涩止利。主治下利赤白,漏下,血痹。

135.玉竹

《神农本草经》:女萎,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可动摇,趺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皯,好格式,润泽,轻身不老。

《名医别录》:葳蕤无毒。主治亲信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眥烂泪出。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清凉性滋养药。生润泽燥,滋津养血,补不足,润颜。主中风暴热,诸不足,肌肉萎缩,可治邪热头痛,腰痛,身痛,干咳,痰稠,津伤烦渴。适用于风热,风湿入肌作痛,亲信气结,虚热湿毒,近东谈主以为其有强心作用。

136.芫花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累大坚癥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谈。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有小毒。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皇汉医学》甘遂大戟芫花葶苈之医治服从

此四药者,为主治泻下胸廓之停水的峻药,但以甘遂为最有劲,大戟、芫花次之,葶苈更次之。故虽皆主治胸痛及咳嗽喘鸣,但其异处,前三者镇痛作用为主,喘咳作用为客;后者治喘咳作用为主,镇痛作用为客。

《药征》主逐水也,旁治咳、掣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温。温性攻痰利水。0.5-3克。主治胸腹寒饮,及痰饮引起的咳喘,短气,蛊毒。

137.云母

《神农本草经》:云母,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藏,益子精,明目。

《名医别录》:无毒。下气坚肌,续绝补中,治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

《皇汉医学》:味甘性平,有杀虫杀菌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利气,消积,除痰,补虚益精,助孕。主治五劳七伤,虚损少气,眩晕,癫痫,寒疟,止白带,下利,疮毒。

138.皂荚

《神农本草经》:辛咸温。主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

《皇汉医学》:为横蛮刺激性祛痰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咸,温。温化寒饮,通窍,除湿杀虫,消肿止痒。主治顽痰壅盛,喘急胀满,中风口噤,癫痫痰盛,关窍阻闭。入煎剂2-6克,焙焦研末服1-1.5克。

139.灶心土

《名医别录》:伏龙肝,味辛,微温。主治妇东谈主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气。

《皇汉医学》:腹黑及腹部大动脉虽虚悸。本药为温性管束药,有镇呕止血之特能。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微温。温中燥湿,止呕,止血。主治吐衄,便血,尿血,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15-50克。

140.泽漆

《神农本草经》:苦微寒。主治皮肤热,大腹水气,算作边幅浮肿,丈夫阴气不足。

《名医别录》:味辛,无毒。利大小肠,明目,轻身。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微寒。利水消肿较大戟缓和之药。常用于腹水,咳喘,见算作边幅浮肿者。

141.泽泻

《神农本草经》:甘寒。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名医别录》:味咸,无毒。主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漓,逐膀胱三焦停水。

《皇汉医学》:本药亦为一种利尿药,以尿利之减少或频数与胃内停水为主目的方可用之,与茯苓、白术无异。然茯苓适于此等症状除外,兼治心悸亢进、眩晕、肌肉之间代性痉挛等,而通用于表里阴阳虚实之各证。本药不可治心悸亢进、眩晕、肌肉之间代性痉挛,有医冒眩之作用,多用于里虚证。主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则颖悟耳目。补虚损,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三焦膀胱之停水。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通宣水谈。主头眩,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东谈主之血海,令东谈主有子。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止渴。

《药征》: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旁治咳。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寒。寒性利尿药。祛湿邪而生新水,祛干冷消渴。主治头眩,耳虚鸣,泻利。适用于眩冒而渴,小便频数或不利者。泽泻、白术、茯苓利尿方面之比拟:泽泻性寒能祛干冷及止渴,即有祛湿邪而生新水之作用,虽与茯苓同为利尿药,但适于热证,而白术适于寒证,茯苓则适于寒热虚实各证。泽泻有通大便作用,故大便干时用量大,大便溏时用量少或无谓。

142.䗪虫

《神农本草经》:咸寒。主治亲信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

《皇汉医学》:为一种祛瘀血药,比桃仁、牡丹皮则主治其更衰落者。

《药征》:主治干血,故兼治少腹满痛,及妇东谈主经水不利。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咸,寒。主治癥瘕积累,血痹虚劳,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毁伤,皮肤黯黑,瘀斑。3-6克。

143.知母

《神农本草经》:苦寒无毒。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多服令东谈主泄。

《皇汉医学》:主治烦热也。本药为一种解热药,适用于阳证虚证。

《药征续编》:主治烦热。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辛,苦,寒。清热解烦,消肢体肿胀。主治烦热消渴,骨蒸痨热,肢体肿胀痹痛,大便秘结。

144.枳实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利。

《名医别录》:味酸,微寒,无毒。主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踏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皇汉医学》:主治踏实之毒者,谓治心下、肋骨弓下(此部踏实,虽一样于柴胡之胸协苦满,但较彼为强度)及腹直肌之踏实也。其作用虽一样于芍药,然与彼之踏实拘挛较,则踏实之度优于彼,拘挛之度劣于彼也。其治胸满、腹满,有似厚朴,但本药以踏实为主,胀满为客也。而治食毒或食兼水毒者则同矣。

《药征》:主治踏实之毒也,旁治胸满、胸痹、腹满、腹痛。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理气散结药。祛逐踏实之毒(食、水毒),治胸腹满而痹痛,腹筋拘急。枳实治心下痞满,一样柴胡证之胸胁苦满,但较之为强。枳实治腹直肌拘挛一样芍药,但踏实之度,甚于芍药,而拘挛之度为轻。枳实治胸协满又似厚朴,但枳实以踏实为主,胀满为客,厚朴以胀满为主,踏实为客。

145.蜘蛛

《名医别录》:微寒。主治大东谈主赤子㿉。七月七日取其网,治喜忘。又,疗赤子大腹、丁奚(由哺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可消磨故也。),三年不可行者。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微寒。破结通利,祛瘀消肿。主治赤子疝气,中风,口渴,蜂、蜈蚣、蝎蜇伤。散剂服用,1枚(1-3克),入丸散。

《朱良春虫类药的诈欺》:蜘蛛属节肢动物,圆网蛛科,其种类甚多。作家常用的有两种;一为仲景“蜘蛛散”中之玄色“草蜘蛛”即大腹圆网蛛Atanea Ventricosa (L. koch);一则为苏州及浙山河区特产之“花蜘蛛”。二者之形态既殊,功效亦不酌量。

草蜘蛛:处处有之。性微寒,有小毒.入肝经。具破结通利作用.善治阴囊肿痛之病变,空洞小肠气及睾丸炎,仲景有“蜘蛛散”治阴狐疝气甚效。又善化瘀解毒,消肿止痛,凡疔疮或蜂蜈蚣蜇东谈主肿痛,急取蜘蛛置肿痛处,能吸取其毒而瘥。以其大者烧存性,互助于拔毒生肌药中,可加强药效。

花蜘蛛:体形较黑蜘蛛略小,有红、绿、黄等色之条状花纹,外貌甚好意思,故称之为“花蜘蛛”。性微温,入肾经,功擅兴阳益肾,关于阳痿有著效。一般微焙用之,多入丸、散剂,逐日一只即够。

临床诈欺:疝气坠痛、疔疮、蜈蚣毒蜂蜇伤、短促性腱鞘炎、口疮、便血、狐臭、阑尾炎、无名肿毒、赤子疳积、哮喘型慢支、支哮、阳痿(花蜘蛛)、痔疮瘘管(花蜘蛛)。

按:蜂房与花蜘蛛虽同为温肾壮阳药,但花蜘蛛功擅益肾助阳,而蜂房则不特温肾,且对全身机能有结实调遣作用,故于顽痹重症、骨痔瘘疮、恶核肿瘤,亦有功效。蜂房与草蜘蛛虽同具解毒之功,但草蜘蛛仅限于疗毒虫蜇,而蜂房则施用甚广,对痈疡肿瘤均可用之。是则三者同中有异,蜂房服从最广,而花蜘蛛、草蜘蛛,各有所擅;在临床之际,须审慎选周,始能施展各物之长。

146.栀子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渣鼻,白癞赤癞疮疡。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窘态,胃中热气。

《皇汉医学》:主治因充血或炎性机转之剧性心烦,兼治发黄、出血、小便不利。

《药征》:主治心烦也,旁治发黄。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善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为治热病窘态之要药。其性清利导干冷之邪从小便而出,又为干冷黄疸所常用。既入气分而泻火解毒,又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以治热毒疮疡,血热出血。外用消肿止痛,可治跌打毁伤之肿痛。

147.猪胆汁

《名医别录》:始载于《名医别录》, 猪科动物猪的胆汁, 性味微寒,治伤寒热渴。

《本草图经》:称之“主骨热劳极、伤寒及渴疾、赤子五疳、杀虫”。

《中药学》:本品为猪的胆汁。苦,寒,入心、肝、胆经。清热解毒。用于目赤肿痛、肺热咳嗽、百日咳、干冷黄疸等症。猪胆汁的清热解毒作用比拟显豁,为临床所常用。如用治怒火上炎、目赤肿痛,以及赤子百日咳,都可单用本品隔水蒸熟饮服;用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可互助白花蛇舌草、深渊木等同用。此外,据报导对黄疸传染性肝炎也有一定疗效。三钱至五钱,炖服,胆汁膏每服三分。

《皇汉医学》:本药为有劲之承诺药,而有镇痉、镇痛、解毒等之特能,又偶而现镇呕、催吐、缓下之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寒。清热解毒,强心,明目。主治咽喉肿痛,疮痈肿痛,目赤目翳,赤子五疳。临证用其急救强心,必加于有大剂附子如通脉四逆汤中方起救逆回阳作用。敷恶疮,入汤沐发,去腻色泽。

148.猪肤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寒。滋补解热药。适用于少阳阳明合病的下利,咽痛。用法及用量:入煎剂,每用50-100g;或作食疗用。

149.猪膏

《名医别录》:主煎诸膏药,解斑蝥、芫青毒。

《中药学》:味甘,性微寒。滋液润燥,清热解毒。用于虚劳羸瘦,咳嗽,黄疸,便秘,皮肤皲裂,疮疡,烫火伤。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凉。润燥解热,通利二便,利血脉行瘀。用法及用量:入煎剂,每用20-30g,或外用适量。

150.猪苓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治痎疟,解毒,蛊毒、蛊注,概略,利水谈。

《皇汉医学》:为利尿药,主治渴而小便不利。作用一样于茯苓、泽泻,泽泻解热止渴作用强,然治心悸、肌肉痉挛不足茯苓,茯苓治冒眩则不如泽泻。

《药征》:主治渴而小便不利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解热祛湿,去肿胀,消炎止渴,松懈凉性利尿药。可治热性淋证,小便不利,疟疾及结核性水气病,并用于腹满急痛,肿胀,淋浊。猪苓、泽泻、茯苓、白术都是利尿药,但同中有异:前三味远离为甘平,甘寒,甘平,而白术为甘温。且猪苓解热止渴作用尤强;泽泻则主头晕冒;茯苓治心悸及筋肉痉挛,以水毒为患的诸神经症状;白术主利水湿,而生津液,能通二便,更主肌肉风湿,头晕眩。

151.竹茹

《皇汉医学》:竹茹可谓为清凉药,兼有镇咳、止血作用。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平。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下气止呃。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152.朱砂

《神农本草经》:一名丹砂,味甘、微寒。主躯壳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糟塌鬼。

《名医别录》:无毒。主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东谈主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微寒。安神,定惊,明目,解毒。主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外用治肿毒,疮疡,疥癣。内服入丸散0.1-0.5克。

153.竹叶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

《名医别录》:竹叶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皇汉医学》:清凉药,兼有镇咳、止血作用。辛淡甘寒,凉心缓脾,消痰止渴。除上焦之风邪烦热,咳逆喘气,呕哕吐血,中风失音,赤子惊痫。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平。清凉性解热药。主治阳明里热,善疗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清内热,去烦渴,利水。主身热口渴,五心烦热,小便不利。

154.紫石英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亲信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宮,绝孕十年无子。

《名医别录》:味辛,无毒。主治上气亲信痛,寒热、邪气、結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东谈主悦泽。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甘,温。温中降逆,镇快慰神,暖宫助孕。

155.紫参

《神农本草经》:苦寒。主治亲信积累,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肠胃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痈肿诸疮,止渴,益精。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草河车,重楼。苦,辛,寒。清热化饮排脓。主治里热,咳喘,吐痰,脓血。

156.紫菀

《神农本草本经》:苦温。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蟨,安五脏。

《名医别录》:味辛,无毒。主治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赤子惊痫。

《皇汉医学》:为温性镇咳祛痰药,兼有和血作用。

《本草备要》:专治血痰,为血劳之圣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苦,温。温化寒饮。主治咳逆上气。

157.紫葳

《神农本草经》:酸微寒。主治妇东谈主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

《名医别录》:无毒。茎叶,味苦,无毒。治痿蹶,益气。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凌霄花。酸,微寒。凉血祛瘀,消癥瘕。主治血滞经闭,癥瘕,血炎风痒男同 av,酒渣鼻。5-10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劳动,悉数实践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践,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白丝 在线 山东曙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获得汽车减震橡胶衬套专利,提升使用安全性能
下一篇:欧美伦理片 全柴能源:第九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策公告